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校田裡的生活課4:家長就是學校獨特資源!屏東四林國小校田凝聚全村之力陪孩子成長

2020-10-10微笑台灣-作者陳亞辰、彭昱融/原文網址

屏東縣潮州鎮四林國小的活動通知單、校慶邀請卡、Facebook粉絲頁上,四處可見「教育合夥人」的稱謂。這些合夥人捐錢捐地、自發性地提供各項服務,甚至站上第一線替學生上課,這些合夥人不是什麼公司董事長,正是學生家長。甚至想到不如利用學校空地開墾一座有機香蕉園,教小朋友種香蕉。

 

四林國小同學們一起在校園樹下用午餐。

一開始,家長們只是在校門口接送孩子,或者把學校當公園,帶孩子們去運動跑跳。但自從學校和台灣好基金會合作,以有機食材餵養孩子的健康,以耕作農事教導孩子的知識與品格,還在校園裡開墾了一畦校田,孩子們每天回家都會嘰嘰喳喳地聊起田裡種的作物,長芽了、抽高了、蟲子來了,讓家長們經過校園時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多關心了一些。 他們開始問:「老師,這是種菜還是種草?」「老師,那個要趕快施肥啦!」「老師,要不要我來幫你們灑肥料⋯⋯」

大地之母照護孩子身心 家長捲袖貢獻校園

漸漸地,家長帶孩子到校園運動時,會幫忙拔校田裡的雜草,校田旁落葉堆肥區的棚架因老舊倒塌,也有木工專業的家長自願帶著社區內的退休員警共同修復棚架,不收取半分報酬。

接著,家長們看到土地如何以最單純直接的方式對孩子好,從有機校田中出來的青菜是甜的,讓孩子們願意吃下原本討厭的苦青菜;和校田共生的昆蟲們,也令原本害怕、嫌惡昆蟲的孩子,轉變為對昆蟲產生興趣,進而疼惜牠們,甚至覺得牠們好可愛。

四林國小同學們品嘗有機蔬菜。

就像土地以滿載收成誠實回饋農人的辛勞那般,土地與人的正向互好循環,從校田開始啟動了。

親眼看見孩子改變的家長,萌生出更多的熱心和願意付出的心,開始捲起袖子參與現場活動,過往家長付學費要求學校負起教育責任的消費者心態,轉變為積極投資甚至奉獻的經營者態度,與學校老師、自己孩子共同盼望豐收的期待,逐漸凝聚成為一股營造出更好教育環境的力量。

蕉農會長教種有機香蕉 感恩回饋教育盟友

四林國小前家長會長江進財至今仍清楚記得,當年校田開田時,台灣好基金會李應平執行長到校分享食用有機作物的重要性及環境友善的理念,讓他甚是認同,自己的孩子們也因校田而變得更親近土地,從農事課程中體驗到許多快樂。為了感謝開啟神農計畫的台灣好基金會和贊助經費的企業團體,他想到不如利用學校空地開墾一座有機香蕉園,教小朋友種香蕉,將收成作為回饋,同時教導孩子常懷感恩之心。

四林國小前家長會長江進財。

平日農務繁忙的會長,為了這堂香蕉課,從整地到收成,每階段課前準備步驟都親力親為,帶著五年級的孩子將香蕉綁上竹子支架以防倒塌,一一剪下部分枝枒,為每株香蕉樹梳果,預留果實生長空間,替大串香蕉套袋等。

課程進行中,所需用的苗種、各式材料,他都自掏腰包,有需要就買來給香蕉園使用,因為施行有機農法,每月還得進香蕉園除草、巡田,像照顧自己的香蕉園一般,也從來沒算過自己到底花多少時間、資源、金錢在香蕉園中。想來,那是為孩子做的,沒有父母會計較成本。

有趣的是,原本使用慣行農法的會長,也是頭一次以有機方式栽種香蕉,他驚訝地發現,原來當季種植的有機香蕉,品質和噴灑農藥、吃化肥的香蕉一樣好,外皮顏色甚至更鮮亮,超越自己對於有機農法的想像。

感恩香蕉。

校田產物成有機麵包食材 麵包師婦巧心餵養校童

校田滋養了孩子的身心、激發出家長的行動力,還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家長一同共襄盛舉。

在學校附近開設烘焙工作室厚禮家的家長小琳師婦,擅長使用在地有機作物製作歐式麵包,鳳梨、芒果、辣菜圃、剝皮辣椒、苦茶油等,都是她疼惜農人種植的辛勞而費盡心思一定要使用上的食材。有一次問了大兒子殘餘果皮該怎麼辦,沒想到他竟然隨口就講出:「你可以做肥料啊,容器下面挖個洞,讓水流出去,汁液流掉,就不會產生臭味。」原來在校田上的每一課都確實地進入孩子的生活中了。

小琳師婦指導四林國小同學們製作麵包。(圖片來源:四林國小臉書粉絲專頁)

源自於對於神農計畫理念的認同以及自身信仰影響,小琳師婦開始關心起學校裡的孩子們吃些什麼,不僅主動製作麵包送到學校給大家吃,希望以最單純的食物餵養孩子的健康,還在母親節帶領全校80位小朋友一同製作感恩饅頭,透過教導孩子製作獨一無二的饅頭,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只要學校活動有餐點需求,小琳師婦都會全力支持。今年元旦,潮州鎮公所發起以食農為主題的市集活動,在四林國小的攤位上,擺出口味、賣相俱佳的香蕉、紅藜、紅蘿蔔麵包等,全是小琳師婦絞盡腦汁將校田作物運用在麵包中的巧思。對她來說,學校是她的家,全校師生就是她的家人,照顧自己家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學校獨有特色寶藏 全校共同挖掘

非洲俗諺有云:「拉拔一個孩子長大,需要整個村落的力量。」(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藉由校田協助者的角色,一位接著一位家長,慢慢走進校園,將自身的專業貢獻成為學校最珍貴且獨有的教育資源,與師生共同創造出學校的絕對優勢。

無關乎家長的社會地位、學校的地理位置、社區的經濟發展,因為那是再先進的科技也打造不出的共好關係,再多補助經費也累積不來的永續資產。就像每人都有不同的個性一樣,每間學校都各有豐富資源和獨特之處,只差是否有機會被發掘出來,而促動互動、共好的校田,就是開挖每間學校與眾不同寶藏的起點。

校長說,近年因為少子化讓屏東許多學校都面臨了招生的困難,四林國小學生人數卻逆勢從80人成長為120人,才剛公佈招生資訊就隨即額滿,從城市跨區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原因究竟是什麼?那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答案,唯有走進校園、親身體驗,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