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由於您使用的瀏覽器已經過時,微軟已經於2016年停止IE10以下瀏覽器的技術支援,請您務必更新並建議您安裝Google Chrome瀏覽器
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感謝您的配合。

「神農一日學校」校田就是教室 神農計劃週年發表

「神農計劃」一週年了。2015年,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劃」邀請9家企業認養苗栗11所小學,進行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的播種學習,推動「一所學校、一畝校田」,校田就是他們的教室,透過農事教育帶領師生有系統的認識生長的土地環境,建立永續利用的「共好」概念。

2013年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因為「台灣好,店」代為銷售苗栗苑里的藺草產品,經常親訪苑裡,被苗栗環山又濱海的天然風景迷住,興起在苗栗推動類似池上「鄉鎮模式」的想法。同一時間,柯文昌在美國研修健康飲食療法的女兒傳來美國 的資料,美國農業部編大筆預算,在全美四萬多間小學推動 計劃,參與的學校在校內開闢實習菜園,讓孩子們自己種菜。他因此得到啟發,邀請了廻鄉有機農場合作,在苗栗認養三所小學,推動升級版的Farm to school,提供經費由當地有機小農供應食材,讓孩子們每天吃有機營養午餐,並在校內開闢校田讓孩子親手種植,學會用自然農法種出有機的健康食物,並透過土地教育讓孩子們對土地環境與故鄉人文有更深的認識,建構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的跨領域學習模式。

2015年,柯文昌邀請企業好友一起加入「神農計劃」,認養11所苗栗小學,為偏鄉孩子創造更多的教育資源,包括互動國際數位、光洋應材、京元電子、貿聯控股集團、東博資本、三商美邦人壽、達航科技、1881TPWS台湾職業女性联谊会,擴大推動「神農計劃」。過去一年,孩子與土地、老師與學生、學校與社區,因為神農計劃而發展出一種新的連結。

各學校以校田為核心,無論是自然課、社會課、數學課、電腦課都從校田發掘題材,從土壤、昆蟲、節氣、烘培、加工都是知識,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基金會也邀請台大昆蟲系碩士蘇立中帶領孩子們進行校田生態觀察、記錄,一個校田就是一個生態系,建立自己的校田生態圖譜。

每個學校依歲時節氣種植的當季作物,每有豐收,部分成為孩子們營養午餐加菜的來源,自種自食,更懂珍惜。另一部分則依每個學校發展重點不同,例如興隆國小義賣籌款資助孤兒院、新英國小烹煮後帶去隔壁養老院陪伴爺爺奶奶用餐、中興國小則發展文創小物市場義賣…,一個學校ㄧ種計畫,都是為了讓孩子們懂得分享與回饋。

特色作物是「神農計畫」的精髓。每個學校都選擇一種代表故鄉的特色作物,孩子們透過對特色作物的認識與耕植,認識故鄉的水文與人文,從玉米、小麥、稻米、洛神花、百香果到地瓜、花生、杭菊,11所學校的特色作物,顯示苗栗不同村落的農作特色與社區互動,孩子們對自己的故鄉認識更深、認同更強。

「神農計劃」讓孩子們每天營養午餐都有一道有機蔬食,蔬食來自在地有機小農,每個小學採購的蔬食可以支持2到4個小農,讓有機小農有穩定的市場銷售,以維持產業永續。

1月14日的 <神農一日學校>成果發表其實不是一天的活動,而是已經進行兩個月的社區運動。台灣好基金會邀請回鄉青年陳鵬文與他行深工作室的夥伴共同策劃,年輕人進入學校細心記錄11所小學裡,孩子們在校田上的學習和笑容;藝術家帶著孩子用再生材料製作稻草人和美麗的景觀,妝點他們的家園,以歡迎遠道的貴賓;社區媽媽運用回收的路旗,手作美麗的環保袋;始業式上拍賣11所學校的特色作物,樣樣都是學校、社區、孩子共同討論、製作的產品;苗栗有機小農也一起來響應的「農市集」,以及強調環保的再生藝術工作坊,都是「神農計劃」愛護土地的宣示。

「神農計劃」從一個單點的計畫,變成苗栗新力量的凝聚平台。「神農的大腳印」作為第一屆<神農一日學校>的想像,以『農事再生』的展覽主題,結合各校學生的特色作物展演與現場的教育裝置藝術,敘述神農計劃的多元農事學習與成果;同時展覽空間設定為中興國小全校空間,透過校園環境空間的利用,展現神農計畫透過『環境教育』傳達教育精神的形式與氛圍,讓所有的觀眾一同站在土地教室上享受神農的教育理念。

如同柯文昌董事長所言「一所學校,一畝校田,孩子們透過農事體驗,認識故鄉水文歷史,才能真正體會故鄉的美好,愛護土地的價值。」11所小學,11種面貌,11個紀錄展現,台灣好基金會感謝9家企業的支持,也歡迎有興趣偏鄉小學教育的企業加入「神農計劃」的行列,一起推動永續利用的「共好」精神。

按久厚某~創意稻草人

我們的教室

一步一腳印

廻鄉號at苗栗站

寶藏山丘

萬物織流